English     CAST內部郵箱入口    

馬平:七顆行星在上,“宇宙參數(shù)”的變化令人戰(zhàn)栗

時間:2017年02月27日 信息來源:觀察者網 點擊:8087 字體: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馬平】

“百忙之中下一步閑棋是很有必要的,這個工程讓我們想到很多以前沒空想的事。這些事只有站到一個新的高度上才能想得通,就這點而言。紅岸已經具有很大的意義了。如果宇宙中真的還有其他的人和社會,那也很好嘛,旁觀者清,千秋功罪,可真的有人評說了。

……戰(zhàn)略視野的盲區(qū)是危險的。我看文章中提到的四個可能產生技術突變的領域中。最后一個(尋找外星文明)是我們考慮最少的。值得注意,應該系統(tǒng)深入地研究一下?!?/span>

這是劉慈欣在《三體》中仿照毛澤東口氣寫的一段“偽語錄”,為文中的70年代科幻級項目——紅岸工程做背景鋪墊。自從2014年TESS(掩星系外行星探測衛(wèi)星)項目開始,每隔幾個月,NASA(美國航天局)就會高調召開一場發(fā)布會,宣布最新的行星探索成就,比如最近一次的23日,NASA召開新聞發(fā)布會,宣布科學家們通過斯皮策紅外太空望遠鏡,在距離地球39光年的地方,首次發(fā)現(xiàn)了7個地球大小的行星圍繞一顆恒星運行的行星系統(tǒng)(TRAPPIST-1行星系統(tǒng))??紤]到這期間奧巴馬正好在看英文版的《三體》,這偽造的“最高指示”似乎還挺有效呢……

與太陽最近的恒星也在4光年開外,所以毫不意外,這個長度已經是(太陽)系外行星距離的下限(2016年果然在比鄰星身邊發(fā)現(xiàn)了行星)。至于其他的發(fā)現(xiàn),往往都有幾百乃至上千光年之遙。最近這7顆擠在一起的行星距我們40光年,已經算是比較近的成果了,按照人類現(xiàn)在的航天能力,依然需要幾千年才能到達。就算只是用無線電打個招呼,也得80年才能收到回答,對當前的人類社會幾乎沒有任何直接觸動。更不要說這七顆行星多半沒有任何文明和生命的跡象了。

(我之前的文章提到過這一點:馬平:6億美元,“看”不到“另一個地球”也很值)

然而,劉慈欣的“偽語錄”提醒我們,千萬不要低估天文學和外星文明對人類社會的沖擊。七顆死寂的行星固然沒有發(fā)出任何信息,但就像軍隊派出偵察兵一樣,沒有發(fā)現(xiàn)敵人也是非常重要的有效信息,絕不能隨便忽視。劉慈欣在三體里提出的“黑暗森林”假設,基礎是1950年由美國物理學家費米提出的“費米悖論”。這七顆行星距地球如此之近,與地球如此相像(重元素石質行星,可能液態(tài)水),必然會大幅修改“費米悖論”公式的參數(shù)。

所謂“費米悖論”,簡單地說,就是宇宙中存在如此之多的恒星,可以給70億人類每人分幾百億顆(只分銀河系內恒星也能分幾十上百顆),而宇宙的歷史又那么長(上百億年)。即便只有很低比例的恒星存在行星,極少數(shù)行星有生命,非常幸運的生命才能發(fā)展出科技文明,向宇宙發(fā)射探測器和無線電波,宇宙中也早就應該充滿了文明信號和星際探險隊了。但當我們擁有長程探測能力之后(射電望遠鏡),依然沒有發(fā)現(xiàn)任何其他文明的蹤跡,整個宇宙似乎只有地球文明在吵吵嚷嚷。這種死寂非常值得思考。

費米提出悖論之后幾年就去世了(1954年),到了1959年,弗蘭克-德雷克在費米悖論的基礎上提出了一個半定量的公式:

N=Ng×fp×Ne×fl×fi×fc×fL

N 代表銀河系內可能與我們通訊的文明數(shù)量

Ng 銀河系內恒星數(shù)目

fp 恒星有行星的比例

Ne 每個行星系中類地行星數(shù)目

fl 有生命進化可居住行星比例

fi 演化出高智生物的概率

fc 高智生命能夠進行通訊的概率

fL 科技文明持續(xù)時間在行星生命周期中占的比例

2月23日,《紐約時報》頭條報道了TRAPPIST-1行星系統(tǒng)

就我們目前的測量結果而言,N即便不為0,也是一個非常小的數(shù)字。那么,當我們已知Ng(恒星數(shù)量)非常巨大的時候,必然是后面的一個或多個參數(shù)很小,才能讓N異常接近于0。很顯然,所有參數(shù)中,“fL”和我們關系最大,因為它直接關系到人類文明還能存活多久,至少是科技社會能存活多久。如果能證明其他參數(shù)都不太接近于0,那么……宇宙死寂的原因就是幾乎所有外星文明在發(fā)展出星際航行能力之前都滅亡了,人類社會必須付出很大努力,才能避免類似的命運。

所以,當NASA在啟動系外行星搜索項目之后幾個月就召開第一次發(fā)布會的時候,就有網友評論:

“可怕的不是我們找到了另一個類地星球,而是我們這么快就找到了一個。”

NASA在搜索系外文明工程上投入了數(shù)以億計的美元,但這相對廣袤的宇宙來說不值一提,幾個月也只能搜索非常小的一塊天區(qū)。而且,搜索方式非常依賴于恒星和行星軌道的相對位置(行星必須周期性地經過地球和恒星的連線),再考慮到距離超過一萬光年的行星幾乎搜索不到,可以說所謂的系外行星搜索,在最完美的情況下也只能找到地球周圍很小一片范圍內很低比例的行星。被搜索的空間即便相對銀河系的恒星數(shù)量來說也非常小。在這種情況下,NASA用了幾個月時間就能找到第一批樣本,之后每隔幾個月就召開一次發(fā)布會,這說明行星乃至類地行星是相當常見的星體,在銀河系中就不止億萬,即費米-德雷克公式中的“fp”和“ne”非常大,幾乎不怎么影響N的數(shù)量級。

(那么是哪個參數(shù)乘以Ng這個大數(shù)字之后,導致N的數(shù)字接近于0呢?其中一種可能性細思恐極)

具體到最近這次搜索,在地球幾十光年半徑內,隨隨便便就找到了七顆類地行星,有堅實的固體表面,也有穩(wěn)定的恒星照耀,甚至其中三顆距離恒星的距離不遠不近,可能存在液態(tài)水,溫度也允許類似于地球的生物存在,這絕不是一個好消息。因為這意味著“ne”這個參數(shù)也很大,甚至“fl”也很可能不低,那么答案就是“fi”、“fc”、“fL”三個參數(shù)中,至少有一個非常接近于0。

鑒于從人類敲打出第一塊石器到制造電報機之間沒有什么不可缺少的小概率事件,最合理的解釋是,“fi”和“fL”的乘積很小,非常接近于0。到底是哪一個,我們還不知道,因為我們還沒精確定義“智能”。但無論如何,“fL”或許有近1/2的概率接近于0,即絕大多數(shù)科技文明的存活事件很短,這個可能性已經非常值得人類警惕了。如果你珍視當前的文明成果,希望你的子孫能繼承這份珍貴的遺產,就應該站在全人類的角度,嚴肅地審視這個文明社會的發(fā)展方向與問題。一個完全靠欲望和集體無意識驅動的社會,怕是很難帶我們走出大概率滅亡的陷阱。這也是正是社會主義運動最重要的意義。



關于本院 | 聯(lián)系我們 | 招聘信息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qū)航天城 網站建設:北京空間科技信息研究所
Copyright © 2000-2024 m.holidayd.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版權所有
京ICP備20011260號-1